您好!欢迎光临美国卡洛特泵阀集团,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专注阀门泵浦研发制造

打造流体控制行业领军品牌

服务咨询热线:

15659450857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中国银行业再涌海外扩张冲动进口水泵

  • 发表时间:2020-12-26 06:01:23
  • 来源:
  • 人气:
    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花旗集团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握有丰厚的海外资源。目前,花旗银行海外机构的资产与员工分别占到该行的56.1%和45.6%,海外机构所产生的利润达50%以上。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只要跟着自己的客户去海外拓展业务”就能实现。
  正在制定海外战略的中资银行无疑也从中得到了启迪。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银行业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外资银行步履匆匆地踏入中国之际,国内银行的中资银行也在为自己的业务拓展寻找并购对象,暗自铺开了海外布局。很多中资银行都希望借中国企业“走出去”之机,为自己争得海外的一片天空。也许不用过多久,当中国游客再次踏上海外旅游征程时,很可能发现以往去过的当地银行已经换上了中资银行的招牌,银行里可能还有中国员工说着中文为中国游客服务。虽然这个场景现在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还是让人充满希冀。
  目光瞄准海外并购市场
  其实,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之路也曾令人惊叹。1998年,工行曾与香港东亚银行共同收购国民西敏银行下属的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并将其建为“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2000年,工行曾以1.8亿港币成功收购香港友联银行,并通过注入工行香港分行的资金,将其改建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被纳入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的“中银香港”也是在经过一系列并购后,改组成为中银香港,并最终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银行在海外布局的一个重要棋子,也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运作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国建设银行2002年2月也曾通过收购,在香港建立了建行的全资子机构———香港建新银行。2003年,中资银行海外扩张步伐大大加快。2月上旬短短的十几天里,中国银行在中东欧地区开设了我国第一家营业性银行机构——匈牙利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则成立了东京支行……
  如今,中、工、建三大国有银行在股改已无悬念之后,又开始将目光瞄准海外并购市场。
  按照中行递交港交所的上市申请,中银香港与中银国际都将包括在其整体资产内,中行需要重新寻找一个拓展海外业务的排头兵。在引资落定与上市进程基本无碍后,中行最近派员出席了亚洲金融控股(AHF,淡马锡下属子公司)组织的贸易融资论坛,以推进其与亚洲金融控股所投资的亚洲区内银行之间的业务开展,双方就合作并购进行了初步洽谈。
  在中行,外资股东淡马锡在海外并购上的经验日益显现。“淡马锡已在亚洲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银行业特许经营网络,尽管最初人们怀疑其实现的可能性,”里昂证券阿加瓦尔认为,“但其所有的银行业投资都已证实是盈利的。”近期,中行低调派员访问淡马锡,希望借其非常熟知亚洲并购市场的优势,与其合作收购一家亚洲区域内的银行。
  相对中行的低调,已经在港交所上市的建行则明白无误地显露了其海外并购计划。建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今年2月份曾透露,随着内地与香港联系愈来愈大,加上客户要求,故有兴趣收购香港银行,但并购时将会同时考虑收购价、银行规模及资产质量;估计待建行在一至两年完成业务理顺后,将投放更多资源发展海外市场,届时有关收购的兴趣将会增加。
  范一飞是在证实竞投香港亚洲商业银行未果后说这番话的。建行认为这家银行作价过高,与其资产规模不匹配,故最后没有成功交易。
  而总资产国内第一的工行,更是早早规划了“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的海外扩张路线图,其中将尝试通过兼并重组、股权互换等方式扩大市场规模的区域同样放在了亚洲,并依托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结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特别是在“10+1”、“10+3”的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加大开拓东亚、东南亚市场的力度,其他洲则为增设分支机构。一个迹象是,扮演工行海外收购先锋角色的工银亚洲又被“充实”,2月底宣布以5625万港元收购母公司工行香港分行信用卡业务。此次收购信用卡业务是继2004年收购华比富通银行零售网络后,进一步强化工银亚洲零售银行地位的举措。由于母公司正筹备赴港上市,为区别定位,工银亚洲与工商银行香港分行将进行业务架构整合。
  虽然工行的海外机构发展较晚,然而其海外触角却伸展迅速。据了解,目前工行的境外机构网络布局已初具规模,境外资产持续增长,经营效益稳步提高,跨国经营战略已显成效。截至2005年9月末,工行已经拥有16家境外机构,其中分行8家,全资子银行3家,控股公司2家,代表处3家,境外分支机构总数已达100家。截至2005年9月末,工行境外机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229亿美元,占到工行全部外汇资产的32.8%。
  除了三大主力军,招商局国际母公司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日前也在京表示,旗下招商银行有兴趣收购香港中小型银行,但认为香港银行可收购的机会不多,主要是因为香港不少银行亦不愿出售其股份;日后收购最终要视机会及作价,目前没有正式就收购展开洽商。至于收购条件,他认为收购对象不需要拥有庞大资产规模,而着重能否取得控股权以及该行网点布局及业务日后能否有持续性增长。
  扩张范围圈定亚洲
  中资银行不约而同地把并购范围定在了亚洲,自然与它们将上市首发地放在香港有关,一来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好题材,再者也为并购及换股提供了市场便利。
  建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增加了国际投资者对建行的了解和信任,也为建行海外业务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据悉,建行近年来在海外机构及海外业务品种上拓展的步伐日益加快。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建行海外业务盈利猛增。2005年上半年,其海外业务税前利润总额达1.58亿元人民币;2004年,全年税前利润数据为4189.78万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约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9.8%;2004年末,建行的境外机构资产达42.8亿美元。
  有关专家表示,中资银行频频发起并购战役,实际上最看中的是进入当地市场股市、保险、银行的“混业牌照”,以及直接拥有的营业网点和当地运作经验。以工行控股的“工商东亚”为例,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业务已涵盖了主板上市、创业板上市、股票配售与供股、合并及收购等多个领域,成为香港主板和创业板最活跃、最成功的投行之一;而中国银行的“中银国际”在股票发行、收购合并、银团筹组、证券包销及代客买卖股票、期货、期权等投资银行业务上都相当出色,中国银行在香港开设的中银保险,公司业务排名也始终位于香港保险业前列。
  银监会也对中资银行的海外并购给予支持。在上月正式实施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为中资商业银行申请设立、参股、收购境外机构单列一条,对符合条件也未设定太高: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权益性投资余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净资产的50%(合并会计报表口径);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申请前1年末资产余额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以上;有合法足额的外汇资金来源;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显然是为股改银行准备,并未列出一些限制性条款。
  跟随中企海外淘金
  银行业海外拓展历来与企业“走出去”相伴相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步伐的加快,也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许多大客户都是赴香港、美国等地上市或者进行海外业务扩张的国内企业,伴随着国内企业赴海外“淘金”,既熟悉海外运作,又容易沟通的中资银行也就成为这些国内企业最好的合作伙伴,而中资银行也能从中赚个盆满钵满。
  近几年,轰轰烈烈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系列剧不断上演,昭显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强势出击。一系列大动作跃跃欲试之际,更在呼唤中资银行要尽快成为中国企业的强力后盾。
  最近,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与北京建工集团、北大方正集团、中地海外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总额为103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用于支持这几家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时,工商银行也曾表示将向中海油提供60亿美元(占比达1/3)的过桥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实业资本尚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战略同样,也处于初级阶段——海外网点和业务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在约有42家海外分行,它们通常只在中国企业较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点,且一个城市一般就设一家分行,或最多再在当地的唐人街增设一个网点。它们目前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多是给予企业海外拓展所需的资金。这造成了中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时,有时无法求助中资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瞅准了中资银行的这一弱点,已经开始动手。
  随着入世过渡期最后一年的到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对银行的需求定会日益迫切,因此,中资银行纷纷想要拓展海外市场其实不仅是建立业务“平台”的需求,更有可观的利益诱惑。这时,如何抓住机会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并壮大自身海外业务,给予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有力反击,同时,如何规避自身风险,是中国银行业当前正在思考的重大课题。